快捷导航

癌症不好治,可能是它们在捣乱!今日《细胞》揭秘肿瘤里的隐秘世界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118|回复: 0
发表于 2024-4-12 22:18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在我们体内,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构成了人体复杂的微生物组。这些主要生活在肠道的细菌,与我们的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——帮助我们消化食物,与免疫系统合作抵抗病原体……现在,微生物组与癌症发生、治疗之间的关系受到大量关注。

科学家们已经证实,肠道微生物群落能够调控对免疫疗法和传统化疗的应答。2020年,一篇《科学》封面文章更是颠覆性地发现,人类的肿瘤细胞里也生长着大量细菌。而且不仅是结肠癌,在远离肠道的乳腺癌、肺癌、黑色素瘤等实体瘤里,都有着各自的微生物组成。这些细菌在肿瘤细胞中起到怎样的作用?

看来,要深入理解肿瘤细胞中细菌扮演的角色,系统解析不同细菌在各类肿瘤组织,尤其是转移性肿瘤中的分布情况至关重要。

北京时间今天凌晨,《细胞》杂志上线了一项新研究,荷兰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对来自26种组织的超过4000个转移性肿瘤活检样本进行分析后,绘制了转移性肿瘤中的细菌图谱。研究揭示了这些细菌与癌细胞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。在这些细菌里,还藏着提升肿瘤免疫疗效的潜在思路。

研究发现,细菌在癌症中的分布具有器官特异性。转移性肿瘤中长着哪些细菌,与肿瘤在体内的位置、所处环境和癌症类型密切相关。例如,肾癌和子宫癌内的细菌更多,而中枢神经系统衍生的肿瘤内细菌较少;此外,结直肠转移瘤具有丰富的细菌多样性,而头颈部转移瘤的优势种属更突出。

影响肿瘤内细菌类型的,还有肿瘤微环境。研究发现在缺氧的肿瘤微环境中,肿瘤富集厌氧细菌。不过,这些厌氧细菌与缺氧肿瘤微环境发展的因果关系是什么,目前还无法确定。

一方面,免疫疗法可以重塑肿瘤内的细菌群落,降低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,这样的变化在对肿瘤免疫产生应答的患者中更明显。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B)治疗后,对治疗产生应答的患者中,放线菌、拟杆菌、双歧杆菌和普氏菌等细菌反复被耗尽。这些细菌的肽可以呈递至肿瘤细胞的人类白细胞抗原(HLA),促进CD8+ 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应答。

另一方面,细菌也可能刺激对治疗的耐受反应,促进肿瘤的免疫逃逸。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,肿瘤细胞内有梭杆菌时,患者对ICB治疗的应答更差。这种厌氧口腔菌还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,并且可以直接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互作用以抑制其活性。因此,肿瘤内的特定细菌组成,还可用于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。

相关阅读:泰欣生

相关帖子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账号

本版积分规则

精彩推荐

学车网

  • 反馈建议:麻烦到管理处反馈
  • 我的电话:这个不能给
  • 工作时间:周一到周五

云服务支持

精彩文章,快速检索

关注我们

Copyright 学车网  Powered by©  技术支持:飛    ( 闽ICP备2021007264号-21 )